对病人充满关爱的医生是真正的好医生——农工党丽水市人民医院支部林剑辉

发布日期:2022-05-10 09:57 信息来源:农工党丽水市人民医院支部


作者: 林剑辉

2022年4月29日,我是一个病人,平生第一次,上了手术台。医生与我动“真刀”的结果是,我顺利闯关了。当然,医生也赢了,他们用自己娴熟的技术,与各科室和谐有爱的团队征服了,我的信任度。

微信图片_20220510090404s.jpg

这一天,我住进了丽水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病房,33床。我的病因是,多年体检的乳腺多发性结节中,有出现变大的疑似4a类。表皮之下,谁也不能保证它是什么性质。考虑到我的特殊年龄,医师建议手术。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当是去睡一觉吧。我就这么自我催眠。

不过,入住病房后,等待手术的时间有些漫长,听说今天的手术量比昨天翻了一倍,那就继续等吧。期间,甲乳外科的施勇主任与温涛医师,把我和我的家人叫去进行了术前谈话。我想,我的家人肯定是被吓坏了,什么根治术、重建术,挺催生心跳加速的词汇。不过,如果有出现最坏的结果,我自问能接受吗?谈话结束时,施主任玩笑说,你不要太紧张,你要紧张,我都会被你带动起来的。哈哈哈~哪有这么激人的安慰法。为不耽搁医师的工作,我和家人赶紧回到病房。

从早上一直挨到下午,终于,可以进手术室了,我倒有了些许紧张。不过,这应该是一种假象。一进手术室,李晓芬护士长看见就上前来安慰。到了手术间,两名护士很有亲和力地给我张罗准备,让我躺上手术台。然后,温医师来了,他带着往常温和的笑容说:“林老师你不用怕,我不会让你出现一丝一毫的问题。”他的话语,让我立马想起台湾的蒋勋教授。

蒋勋教授说,有一次他因冠心病胸痛发作到医院,帮他治疗的那位年轻医师的一句“好了,再痛也就这么痛了。”让他对病痛有了一定感知,少了恐惧。麻醉的游敏吉医师也来了,他清朗地说:“林老师,你来了,不用怕,我们对病人都会很小心的。”李护士长在一旁响亮地说,你看她的监护仪显示:65!完全正常呀。

都说“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此刻,他们对我说的每一句话,仿佛都带着光芒,特别具有信任度和说服力。是的,我没有紧张,有这么好的一个和谐团队,有他们围在我身旁,我感觉温暖又放松。在手术室柔和的灯光下,觉得游医师的同伴还那么温柔地,用一块纱布盖在我的鼻子上,一丝丝适宜的清凉袭来,我渐渐进入了梦乡……

微信图片_20220510091227s.jpg

当我听到眼前有人在喊:“林老师,你醒醒,醒醒……”时,我像大梦一场。我努力地睁开眼,是戴着花帽子的游医师在喊我。可我实在太困了,我又迷糊了过去。迷糊中,感觉游医师逐渐退远,自己躺在一张床上,被人推移着,在轮子的磨擦和振动声中往上升,一直往上升,等感觉我的背一紧,有人把我移到另一张床上,家人在我身旁说话,我还是觉得睡意消沉,浑身无力,我又睡了过去。

这就是我的手术体验。于外科医生而言,是一个简单的日间手术;于我,却是平生第一次,完全陌生的一场考验。

第二天,我办理出院手续。不过,我有所不知的是,接下来却是我心情低落的开始。出院前,温医师嘱咐我说,过几天你会感觉包裹得越来越紧,真不舒服的话可以来找我,我每天上午都会在病区的。我想,包裹哪有越来越紧呢?人也是“动物”,会动的物种,或躺或坐,走来走去,应该是越来越松才对呀。可医生真是先知呀,出院没两天,温医师的话就灵验了。我觉得,我胸前包裹着的不是胸带,而是一块坚硬的铁圈。每当躺下,我都不好动弹,甚至背疼、胸疼、胳膊疼。“辗转反侧,夜不能眠”的,原来也不是非得是思念才有呵。我只好再次打车去医院找温医师,他帮我重新作了包裹,包裹结束的那一刻,我是舒适的,可回到家不适感又回来了。总不能再回医院吧,只好先受着。熬了两天,我都出现暴躁情绪了。联系了住我家附近的施主任,他帮我做了处理,终于我又轻快了起来。可过了两天,压紧感又来了,我又回到医院,让施主任与温医师给重新包裹。

半个月的包裹期,真心漫长啊。这一而再的术后包裹的不适,太难熬了。终于,坚持了9天。我是真的不想包裹自己了。

在我的执念之下,施勇主任妥协了。不过,他让我拿紧的家用文胸代替作为条件,我欣然答应。换一种方式,或许也能过几天,这一过,离半个月期限也该近了。到那时,我想应该可愈了吧。

回过头来,这一路,我得感谢甲乳外科施勇主任、温涛医师团队,感谢他们在帮我治疗的过程中,不仅用精良的技术让我手术顺利,还耐心地用人文关怀关爱我这样难缠的术后病人。甚至,每回术后包裹好的当天,他们还不忘回访,询问我的舒适度感受。同时,我要感谢甲乳外科护士长李静丹带领下的护理团队,她们温文尔雅的举止,娴熟的护理与宣教,术后几次的电话回访,如微风拂面,让我一个病人如沐春风,对手术与术后护理少了很多不安。

我还要感谢麻醉科吴继敏主任、游敏吉医师团队,尤其游敏吉医师,在我术前术后,在他节假日基本无休的繁忙工作状态下,还在关心、过问我的病情与感受,还拿一些医学知识与我交流。我也感谢超声科施红卫医师团队与手术室李晓芬护士长团队的通力协作。

感谢你们,是你们的无缝合作,将这一天近百台的手术量,完成得那么漂亮,这其中的病人就包括我,我为你们,每位医护人员的优秀点赞!

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生丽塔.卡蓉(Rita Charon)首先提出了“叙事医学”,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在凌峰教授的带领下,率先让医生尝试撰写两份病历,其中一份就是温暖的叙事医学病历,类似“临床札记”般用非技术性语言,书写病人的疾苦和体验。今年是2022年,距国内叙事医学兴起已经十年,它延伸了医生、护士、病人的“叙事”。而今天,我是一个病人,以病人的视角,感受医生为我的治疗,是不是也算一种叙事医学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