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刊登“补漏洞、强监管 让政府消费券真正惠民”一文

发布日期:2022-07-12 15:54 信息来源:《人民政协报》


d57e276b13c8542e3c57e7cceff3bf8.png

《人民政协报》2022年07月12日第6版刊登“补漏洞、强监管 让政府消费券真正惠民”一文,全文如下:

发放政府消费券是各地普遍采取的提振消费措施之一。调研发现,有不法分子已经盯上了这项惠民政策,通过“倒卖”“套现”“薅羊毛”等行为违法违规使用政府消费券,性质恶劣。

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大多委托网络公司设计开发网络平台,由于未采取本地IP申领,本地IP消费等技术限制手段,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抢券“水军”可在任何地方抢券和扫码消费,尤其是通过技术升级,已有不法分子通过虚拟IP地址或虚拟定位,绕开消费券领取的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组团抢券。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公安局刑事侦查中心一大队大队长倪晓辉表示,从案件掌握数据看,有些地方发放的消费券被不法分子抢走达80%以上,实际发放到当地群众手中的只有一小部分。

为此,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主动出击,加强全流程监管。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局、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加强消费券发放、领取、使用全流程监管,如完善用户审核、消费券使用办法等。引入信用惩戒机制。加强对申领消费券人员、实施消费券抵扣的商家信用监管,引入信用惩戒机制,使钻空子“薅羊毛”乃至违法犯罪的人付出相应成本,促使商家加强自律。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加强对非正常交易记录的筛查,发现异常交易,及时跟进处置,尽量避免以虚假交易套取消费券的行为发生。对“倒卖”“套现”“薅羊毛”等违规使用行为实施处罚,取消合作单位资格,或不给予消费补贴资金,构成诈骗违法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源头管控,审慎选择发券平台。发放消费券过程中要审慎选择发券平台,从承受网络流量洪峰的能力、风控能力、平台覆盖率、商业生态丰富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多方位考虑,以确保资损最小化、效果最大化。迭代升级技术检测和风险防控手段,全面封堵漏洞。如在领取环节,加强对申领消费券的人员身份审核,杜绝“假消费者”获得消费券,屏蔽手机非实名卡号段,让真消费者去领券,形成真正的商品服务消费。利用技术手段完善消费券发行制度设计,利用区块链技术监控交易过程,制定识别策略进行线上适时打标和拦截,提供信用绑定,设置营销活动和处罚流程。在使用环节要想办法打破商家配合“假消费者”套现的合作关系。如绍兴消费券使用时,需到对应种类已营业的实体商户门店和经营场所消费并在线支付时才能使用,不得用于充值、预存等消费,核销时不找零、不变现,禁止倒买倒卖。

第三,加强法治宣传。重点提醒虚假消费“套现”“倒卖”“薅羊毛”等行为有可能涉嫌构成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二条处罚,督促商家诚信经营,从根源上杜绝“倒卖”等案件发生。群众若有发现违规核销消费券现象,鼓励群众立即报案,提供线索。

(作者沈绍春系农工党丽水市委会委员、浙江省丽水市政协委员;王舒萍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农工党党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