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降压药物分类以及代表

发布日期:2024-11-04 09:41 信息来源:农工党丽水市中心医院支部


降压药物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以及每类的代表药物:

一、利尿剂

作用机制: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托拉塞米等。

副作用:对血糖、血脂代谢可能带来轻度的不利影响。可能引起血钾、血钠水平的变化,导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口渴、乏力、肌肉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二、钙通道阻滞剂(CCB)

作用机制:通过阻滞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耦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代表药物:硝苯地平(包括缓释片、控释片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莫地平、拉西地平等。

副作用:可能导致脸部长期发红、肢体水肿、牙龈增生等。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ACEI,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起到降压作用。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马来酸依那普利、盐酸贝那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西拉普利等。

副作用:小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咽部发痒、干咳等副作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血管性水肿、白细胞与粒细胞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

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作用机制:通过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与组织重构作用,起到降压作用。

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

副作用:副作用的发生较为少见,偶有头晕、肢体水肿等反应。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咳嗽、干咳、乏力等症状,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五、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降低心排血量,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代表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倍他洛尔、丁非洛尔、拉贝洛尔、艾司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

副作用:主要副作用是导致心动过缓,可能加重传导阻滞。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加重闭塞性下肢动脉硬化的症状。可能引起呼吸道阻力增加而引发哮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疲倦、头晕、头痛、出汗、睡眠异常等中枢神经紊乱的症状。

六、其他降压药物

α受体阻滞剂:如阿夫唑嗪、特拉唑嗪、哌唑嗪、多沙唑嗪等,主要通过阻断α受体,降低血管阻力,起到降压作用。

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主要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副作用:主要是反射性心率增快、体位性低血压。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并症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择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以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同时,患者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张建利

微信图片_20241104093850.jpg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